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8日 出处:神经外六科 作者:FBY 编辑:FBY 点击次数:539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其特征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反复出现的面部疼痛,发病骤发、骤停。疼痛呈电击样、刀割样、灼烧样、针扎样,非常顽固,难以忍受。说话、洗脸、刷牙、吃饭甚至微风拂面均引起疼痛发作。有人以为是牙痛,有人以为是颞颌关节炎,但是治疗后发现疼痛依旧。随着病程延长,疼痛程度会逐渐加重,甚至每日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工作以及社会交往能力。
案例介绍:
陈叔今年62岁,忍受了这“天下第一痛”8年时间,陈叔于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口裂和下颌部刺痛感,触碰或者刷牙时明显,疼痛持续约数十分钟后可自行缓解,无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四肢乏力等不适症状,曾到当地尊龙凯时住院治疗,当地尊龙凯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考虑右侧三叉神经痛可能,予口服药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后刺痛感频次逐渐增加,口服药药效逐渐减弱。1年前患者右侧口裂和下颌部刺痛感再次加重,继续口服药物治疗无效。
为彻底根治疾病,陈叔在家属陪同下遂至尊龙凯时就诊,神经外六科谭家亮主任接诊了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头颅MRI见双侧三叉神经颅内段未见明显关系密切的伴行小血管影。肌电图检查提示:右侧异常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经科室讨论,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三叉神经痛诊断明确。虽然患者MR影像片未见明确责任血管,但仍有进一步行三叉神经手术探查手术指征。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患者病情和进一步手术治疗方案和手术风险后,在全麻下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开一直径2cm小骨瓣,术中在三叉神经周边全程仔细探查,可见小脑上动脉位于三叉神经上方,并随着血管搏动对神经形成冲击。神经内下方亦有多根小动脉与之伴行。将三叉神经周边动脉全部游离,剪取适当大小的3片涤纶片分别垫入三叉神经与血管之间并固定。电生理监测见三叉神经的异常冲动波消失。关颅术毕。
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诉面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
图1:术前头颅MRI:双侧三叉神经颅内段未见明显关系密切的伴行小血管影。
图2:术中见三叉神经周围多条血管压迫:
专家点评: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为卡马西平,对多数患者在短期内有效,但存在过敏反应、嗜睡、眩晕及消化道不适等较多副作用。局部封闭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但效果不能持久,一般可维持3-8个月。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对于该病首选的手术方式,手术通过探查颅内三叉神经走行区,将可能的压迫血管进行分离、松解,并用垫片将责任血管与神经根进行隔离,刺激产生根源随即消失,疼痛即可缓解。手术后效果显著,且持久。
现代医学影像的发展,MR薄层扫描可以看见三叉神经周围的血管,为手术计划提供帮助。但因受分辨率限制,并不是所有的责任血管都能够看清。此例患者术前影像未见明确责任血管,但术中探查神经周边仍有多条血管压迫。因此,对于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手术适应症,头部MR等影像学检查可提供参考依据,但还是要通过患者症状、电生理等综合评估来决定是否接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