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时间:2014-01-26 出处:广州日报2014-01-26 编辑:张三 点击次数:28294
2013年,荷兰儿童权益保护组织“人类之地”利用电脑软件创造出一名虚拟女童“甜心”,10周内通过视频聊天吸引了71个国家的2万多名恋童癖,已确定了其中1000人的身份,有254人来自美国,110人来自英国。“人类之地”准备将资料交给国际刑警组织。(CFP供图)
国外神职人员猥亵男童的报道屡见不鲜,国内对“嫖宿幼女罪”的争论闹得沸沸扬扬,这让人不得不正视恋童癖的问题。人们一提起恋童癖,无不义愤填膺,恨不得将侵害儿童的恶魔千刀万剐。然而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恋童癖是身体大脑结构在遗传或发育上出现偏差所致,令有这种癖好的人看到儿童就会不由自主产生邪恶的念头。广州有专家提出,恋童癖与性犯罪有时是很难区分的。国外还有专家认为要帮助这些患者克制恋童的欲望,最终保护了孩子。
文/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胡誉怀
提醒:出外打工不宜让子女“留守”
恋童癖是指成人对儿童产生性欲,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性变态,在医学上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恋童癖患者对青春期以前的儿童(通常在13岁以下)产生强烈的性幻想和性冲动,甚至和儿童发生性行为,给儿童造成严重的伤害。恋童癖也给患者本人造成极大的困扰,造成焦虑、抑郁、成瘾等精神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功能。
恋童癖者通常是男性,对男童和女童都会有感觉。他们自欺欺人地把自己的行为解释为“帮助”儿童成长,或者认为儿童很“享受”这个过程。但是,他们不会忘记让受害者不要告诉父母和老师。据估计,美国有20%的儿童曾被猥亵,猥亵者通常是与家庭有关系的亲戚朋友,侵犯方式从窥视到性接触不等。研究显示,没有人管的儿童受猥亵的风险最高。
尊龙凯时心理行为医学科专家称,落后地区为数众多的“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很容易成为恋童癖者的“猎物”,建议父母外出打工时最好带上子女,一起生活更有保障。但问题是,家长不知道谁有恋童癖。恋童癖已被列入精神病学的诊断标准,但实际上很难诊断,很多人是被法庭定罪后才明确为恋童癖的。专家提醒说,恋童癖多为内向性格、平时不善交流的人,也有的大龄男性找不到对象,或者婚姻遭受挫折,就打起了小孩的主意。
根源:恋童癖很可能具有生物基础
恋童癖从何而来?
有研究发现,这种癖好有家族聚集性,但不清楚是遗传还是模仿的结果。患者的激素水平、小时候受过性侵犯等,被指恋童癖的潜在因素,但未获研究证实。例如有学者称,孩子受到性侵害或者目睹性侵害发生,长大后就会有样学样,不懂得从正常的途径获得性的满足。专家也指出,性激素在成长过程中对大脑有深远的影响,决定着个人的性行为和性取向,但现在还没研究清楚。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副教授詹姆斯·康托尔称,恋童癖极有可能是有生物学基础的,大脑天生就不由自主地对儿童产生性兴奋。研究显示,有恋童癖的男性大脑异于常人,其大脑内负责联系不同神经区域的“白质”比较少,但不清楚是否跟恋童癖有关。
治疗:帮助恋童癖者克制异常的欲望
既然恋童癖是一种精神病,那怎么治疗?在药物治疗上,国外有医生用对抗雄激素的药物降低患者性欲,可减少患者的性幻想和阴茎勃起。专家称,一些实施的“化学阉割”就是如此,但目前在国内这种疗法还缺乏法律支持。
与药物配合的是认知行为治疗,研究发现有一定疗效。帮助患者建立厌恶恋童行为的条件反射,可以让他们观看受害者的录像,看看孩子受到的痛苦,让他们感到可耻。在恋童癖发作的时候,还可以让他们闻闻臭味。在认知上,要让恋童癖者学会从受害方的角度想问题,明白到孩子并不愿意受到侵害。他们还需要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接受家人的监视,以免再犯。杨理荣称,恋童癖是行为和人格上的缺陷,需要长期矫正,而对有恋童行为者的惩罚措施也算是一种治疗,有一定疗效。
跟一些异常的性取向类似,恋童癖的倾向是很难“转性”的,但是有这种倾向的人不一定要屈服于自己特殊的“性趣”,做出猥亵儿童的举动。康托尔称,很多人毕生都在挣扎,却求助无门,也无法找到同类建立互助小组之类,还受到家人抛弃,到了最绝望的时候,他们就将欲望付诸行动了。与其出事后严加惩罚,还不如在事前积极预防,对恋童癖者“不抛弃,不放弃”。目前,德国和加拿大已有为恋童癖者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的救助组织,帮助他们克制欲望,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尊龙凯时 地址:广州市沙太南路578号 邮政编码:510510 电话:86(020) 6232 3939
咨询手机:13922111505 邮箱:999brain120@163.com 传真:86(020) 6629 9224
Copyright 2006-2019 www.sdhxxclgs.com 尊龙凯时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87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