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常见的内耳机械性疾患,占所有眩晕症的20%左右,也是约半数耳源性眩晕症的原因。此病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主要是头部快速运动而诱发短暂性的眩晕,伴有眼震,常反复发作,且多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性眩晕而延误了治疗。
BPPV的临床表现有5个特征:(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后才出现眩晕;(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患者的表现均符合这5项特征。
BPPV的诊断完全依据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Dix-Hallpike测试结果阳性。BPPV的治疗以管石复位治疗为主。该疗法的有效率为71%~92%。其预后良好。每年约有10%~15%的复发率,对管石复位治疗的反应仍好。少数患者可以自行缓解,原因可能是内迷路淋巴液中钙含量减少,使含钙的耳石逐渐融化。
目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头部外伤、梅尼埃病(美尼尔氏综合症)、迷路炎、中耳炎、前庭神经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有关,大多数均无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