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护理园地 >> 正文
发布时间: 2011年05月05日 编辑:梁斯文 点击次数:33581
正常和异常脑脊液细胞中常见细胞类型
类型 |
内容 |
一、圆细胞(免疫活性细胞) |
1、小淋巴细胞;2、大淋巴细胞;3、激活淋巴细胞;4、浆细胞 |
二、单核-吞噬细胞 |
1、单核细胞;2、单核样(激活)细胞;3、吞噬细胞; |
三、巨细胞 |
/ |
四、粒细胞 |
1、中性粒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3、嗜碱性粒细胞 |
五、脑脊液腔壁细胞 |
1、脉络丛细胞;2、室管膜细胞;3、蛛网膜细胞 |
六、肿瘤细胞 |
1、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细胞;2、转移性肿瘤细胞; 3、白血病细胞;4、淋巴瘤细胞 |
七、污染细胞 |
1、骨髓细胞;2、红细胞(如证实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则不能算是污染细胞) |
八、其它细胞 |
1、退化细胞;2、皮肤细胞;3、裸核细胞; 4、神经元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 |
正常和异常脑脊液中常见细胞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名称 |
细胞大小 |
胞体 |
细胞核 |
染色质 |
胞浆 |
临床意义 |
备注 | ||
一、淋巴细胞:主要来自血液,正常情况下以T淋巴细胞为主,其所占比例较外周血为大。 | |||||||||
小淋巴细胞 |
4-8um,与RBC大小差不多。 |
多呈圆形,有时细胞皱缩呈煤炭样。 |
核大圆,或蚕豆状,居中,占胞体大部分或全部。 |
致密成块,深蓝色 |
很少以致颇,蓝色,不含颗粒 |
正常CSF中主要细胞成分。数量增多、比例失调或伴病理性细胞时则有诊断意义。可见于CNS感染和非特异性脑膜刺激反应。 |
不活跃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可演变为大淋巴细胞或激活淋巴细胞,可向单核和浆细胞过度。 | ||
中淋巴细胞 |
8-12um,介于大、小淋巴细胞 |
/ |
/ |
/ |
/ |
亦为正常人脑脊液中的主要成分与小淋巴细胞一道约占细胞总数的(60%-70%) |
/ | ||
大淋巴细胞 |
较小淋巴细胞稍大,直径12-15um |
/ |
稍大 |
较小淋巴稍浅 |
稍多,淡蓝色。可见少许嗜天青颗粒。 |
正常偶见。增多见于CNS感染和非特异性脑膜刺激反应。 |
实际上是一种免疫母细胞,由小淋巴激活而成。 | ||
转化型淋巴 细胞(激活淋巴细胞) |
直径一般大于10um。 |
形态不规则,可见伪足,胞膜粗糙不完整。 |
圆形,常有切迹,核膜清楚。 |
较稀疏呈网状,可见1-2个核仁,少见有丝分裂。 |
嗜碱性,无颗粒。 |
多见于细胞性脑膜炎(特别是恢复期)、病毒脑、结核脑、脑脓肿、多发性硬化、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
属激活淋巴细胞,由小淋巴激活而成。 | ||
大淋巴样细胞(激活淋巴细胞) |
胞体胞核均较大淋巴大,约为小淋巴的2-4倍。直径大于20um |
胞膜可见伪足, |
不整齐,核周晕 |
稍增粗,着色稍深。核周有一明显但非常见的圆形淡染区,称核周晕。 |
多,强嗜碱性,色深蓝。 |
多见于结核等CNS感染及脊髓造影、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脑肿瘤等。常伴明显转化型淋巴细胞反应及浆细胞存在。 |
属激活淋巴细胞,由大淋巴激活而成。实际上是一种免疫母细胞。 | ||
脑样细胞 (激活淋巴细胞) |
核大浆少,核质致密,核分割成脑样外形(2叶或3叶)的异型淋巴细胞。 |
/ |
其功能失调时,可引起某些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故脑样细胞的出现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估测和某些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可能有某些辅诊意义,其确切临诊意义有待进一步论证。 |
在抗感染和肿瘤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常见于病毒脑、脑肿瘤、脑膜炎、及精神分裂症等。 |
属激活淋巴细胞,为异型淋巴细胞。具有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IgM的功能,故又称Tm细胞。 | ||||
正常和异常脑脊液中常见细胞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 |||||||||
名称 |
细胞大小 |
胞体 |
细胞核 |
染色质 |
胞浆 |
临床意义 |
备注 | ||
浆细胞 |
8-12um |
未成熟的浆细胞核大、胞浆明显嗜碱性、染色质疏松。 |
核圆,多明显偏位。核周外多见一清晰的半圆形核周晕。偶见双核和多核。 |
粗糙呈块状,有时呈典型的车轮状排列。 |
典型的浆细胞胞浆丰富,均匀蓝色,少见颗粒。有时可见嗜酸性包涵体( Russel小体)。有时可见伪足样浆突。 |
正常CSF中不存在。其出现必有抗原刺激。常见于CNS感染,尤其以结脑、脑猪囊虫病和病毒性感染更甚。 |
由B淋巴细胞转化而来。浆细胞分泌抗体后于胞浆内留有空泡,空泡多者称为泡沫细胞。 有人认为浆细胞比例明显增多是多发性硬化的一种相对特征性的CSF细胞学改变。 | ||
三、单核-吞噬细胞 | |||||||||
单核细胞 |
较大,12-20um |
形态色泽与血中所见相似 |
肾型、卵型、马蹄形、分叶状、笔架形,约占胞体一半。 |
疏松、纤细、网状。 |
多呈淡蓝色,有时可夹有空泡,并可见多量嗜天青颗粒。 |
占正常CSF细胞的30-40%与淋巴细胞比例约为3:7或4:6。 比例倒错或形态异常时为病理性,见于脑膜非特异性反应和脑组织破坏性病变,如脑挫伤、缺血、出血、炎症、肿瘤和变性等。 |
细胞越年轻,胞核嗜碱性越强,胞体越趋圆形。 | ||
激活单核细胞 |
较单核细胞大 |
变大,不规则 |
变大,不规则。核形态同单核细胞。 |
较丰富,疏松呈网状,有时可见核仁。 |
淡蓝色,夹有大小不等的空泡,胞浆缘常有磨损伪足样突起。 |
正常占2%以下,增多见于CNS变性、炎症疾病、肿瘤和各种异物。刺激等 |
由单核细胞被抗原激活而形成。 | ||
吞噬细胞: |
不是一个独立系统的细胞,而是被激活的单核细胞吞噬异物后的一组细胞。因其胞体和吞噬能力大故称为大吞噬细胞。 | ||||||||
红细胞吞噬细胞 |
为单核细胞吞噬1个或多个红细胞的一类吞噬细胞。首次腰穿标本发现此种细胞为病理性,见于脑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5天。 | ||||||||
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 |
为单核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的一类吞噬细胞,出现较晚。MGG染色可将含铁血黄素染成数量大小不等的黑色颗粒。普鲁士蓝染色呈蓝色,可与黑色素颗粒鉴别。多在蛛网膜下腔出血5天后出现,稍后也可在胞浆中见到黄色斜方体形结晶的胆红素吞噬细胞。 | ||||||||
脂肪吞噬细胞 |
为单核细胞吞噬脂肪颗粒后的一类吞噬细胞。MGG染色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苏丹红或苏丹黑染成红或黑色颗粒。 | ||||||||
正常和异常脑脊液中常见细胞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 |||||||||
白细胞吞噬细胞 |
可吞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有时肿瘤细胞也可被吞噬。多种病理情况下所引起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反应,在清除过程中,都可出现白细胞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可吞噬它认为是异物的物体物质,甚至比它大数倍的物体。如空泡融合将胞浆和胞核挤向细胞一侧边缘时称为印戒细胞。 | ||||||||
四、巨细胞: | |||||||||
巨细胞 |
因外形巨大而得名,可由多种细胞类型产生。细胞体积甚大,可有双核或多核。 良性巨细胞:常为转化型淋巴细胞或浆细胞的无丝分裂及单核细胞被激活后的体积增大。此种细胞提示非特异性脑膜激惹,后者与激活单核细胞意义相同。 肿瘤巨细胞:好成簇出现,根据胞体、胞核增大,着色较蓝等肿瘤细胞基本特点可鉴别。 | ||||||||
五、粒细胞: | |||||||||
中性粒细胞 |
与血中同类细胞相似。直径约12um。 |
因其对细菌只具有限的吞噬能力和胞体较小,故有小吞噬细胞之称。 |
临床意义:正常CSF无中性粒细胞,腰穿可污染。(此时脑脊液细胞计数大多正常)。 增多提示粒细胞反应,主要见于脑和脑膜细菌、病毒感染、脑外伤、脑血管病、椎管内药物注射、某些恶性肿瘤及非特异性脑膜激惹等情况。以细菌性感染急性炎症渗出期最为显著。在中毒等情况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内有粗大深染的红色颗粒即中毒颗粒,常表示此细胞处于濒死或死亡状态。 |
胞核分叶越多,提示细胞越老。 离体后较淋巴及单核-吞噬细胞变性快。 | |||||
嗜酸性粒细胞 |
与血中同类细胞相似。 |
成熟细胞核呈典型的眼镜架样、豆状和八字排列。 |
正常CSF难见,且少于1-2%。增多最常见于猪囊虫等脑寄生虫病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数量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其次见于一些CNS感染(如结脑、病毒脑)、蛛网膜下腔出血、造影检查及椎管内药物注射等,但数量有限,持续时间短。 |
离体后容易变性(注间快检) | |||||
嗜碱性粒细胞 |
与血中同类细胞相似。 |
|
正常CSF中难见到,可见于炎症、异物反应、慢粒白血病、癫痫持续状态等,诊断意义尚不清楚。 |
| |||||
六、脑脊液腔壁细胞: | |||||||||
脉络丛和室管膜细胞 |
细胞较大易破碎,常成簇出现,胞体多彼此相连,核圆而致密,胞浆丰富呈灰蓝色或粉红色,二者鉴别常较困难,故平时常合称为脉络丛-室管膜细胞。 |
常见于婴幼儿脑积水、脑室穿刺、气脑和脑室造影及椎管内药物注射等,常无诊断价值。 | |||||||
蛛网膜细胞 |
细胞常成簇出现,胞浆量多呈灰蓝色,核卵圆形,可见核仁。 |
见于气脑造影或腰穿的脑脊液标本,可能是对蛛网膜机械性损伤引起。 | |||||||
正常和异常脑脊液中常见细胞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 |||||||||
七、肿瘤细胞: 常见四类:原发性肿瘤细胞、转移性肿瘤细胞、白血病细胞、淋巴瘤细胞。前两者为实体性肿瘤,后两种为造血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恶性增生,形态上常与实体性肿瘤有较明显区别。脑脊液中一旦发现肿瘤细胞诊断价值极大,特别是对脑膜癌病的诊断更优于其它检查。 | |||||||||
原发性和转移性颅内肿瘤细胞一般形态学特征: | |||||||||
|
1、细胞核增大 |
大于10um者应疑及恶性肿瘤 |
这与肿瘤细胞核DNA含量和蛋白质合成增多有关。 | ||||||
2、核-浆比增大 |
为恶性肿瘤最显著特征。 |
胞核增大亦可见于放射、炎症和再生等情况,但此类细胞胞体也增大,核/浆比例正常。 | |||||||
3、染色质染色增深 |
常被碱性染料深染。 |
为恶性肿瘤DNA含量增加所致 | |||||||
4、染色质颗粒粗糙丛集 |
|
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更明显。 | |||||||
5、核膜增厚且不规则 |
|
由于核膜处染色质浓集所致,可作为细胞变性的一个较早征象。 | |||||||
6、核仁体积及数量增加 |
核仁大于5um强烈提示恶性肿瘤的可能。 |
数量常同时增远销(3-4个),蓝色或深蓝色。 | |||||||
7、多核或多叶核 |
|
常是细胞异常有丝分裂的结果。 | |||||||
8、有丝分裂活跃 |
|
是恶性肿瘤细胞的主要表现之一。 | |||||||
9、胞核和胞浆形态、体积多变,细胞间界限不清和好成簇出现,亦为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 | |||||||||
白血病细胞 |
与周围血和骨髓中所见大致相同。CSF中白血病细胞是诊断CNS白血病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对那些临床上尚未出现CNS受损症状的病员更为重要。 | ||||||||
淋巴瘤细胞 |
在CSF中发现淋巴瘤细胞是诊断CNS淋巴瘤的可靠依据。 | ||||||||
八、污染细胞 |
1、骨髓细胞:鉴别骨髓中的各型细胞均可出现于脑脊液中,当巨核细胞与各原始细胞一起出现时,鉴别不难。无诊断意义。 | ||||||||
2、红细胞:由腰穿损伤脊膜血管所引起。 当同时见中性粒细胞存在时,应注意两者的比例是否与周围血象中者相同,以确定有否病理意义。 如因非污染所致者提示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 |||||||||
九、其它细胞 |
1、退化细胞:核肿胀、固缩或溶解。核染色质疏松或致密成团,着色变浅或变深,核碎裂成点、片或小块状,散布于胞浆中。如胞核完全消失提示细胞已死亡。胞浆减少,胞膜模糊、碎裂或消失而形成裸核。胞浆着色偏酸和出现空泡、脂肪和色素颗粒。 | ||||||||
2、裸核细胞:为胞膜、胞浆破损后仅遗留胞核的一种细胞,常成簇出现,尤其多见于脱落的腔壁细胞和一些变性细胞,也可见于肿瘤细胞。 | |||||||||
3、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其识别较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