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09日 出处:检验科郑涛供稿 点击次数:26468
正常人尿液中的Ig含量极微。当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或由炎症反应引起肾脏疾病时,可导致肾脏肾小球滤过膜分子屏障破坏或电荷屏障受损,从而引起球蛋白及其他大分子蛋白质漏出增多。在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较轻微时,尿液中以中分子量的尿微量白蛋白(MA)和转铁蛋白(TRF)滤出增多为主,随着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的加重,尿液中开始出现IgG,当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较严重时,尿液中除IgG被滤出外,分子量较大的IgM也可被滤出。故临床上常采用同时测定尿液和血液中的TRF及IgG的含量,计算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以此来评估肾小球滤过膜破坏程度及观察治疗效果和预后。通常采集晨尿或随机尿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一般选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选择性蛋白尿指数计算公式为:SPI=(尿IgG/血清IgG)/(尿TRF/血清TRF)。
当SPI≤0.1时,表明肾脏高选择性排泄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当SPI≥0.2时,表明肾脏是非选择性排泄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微小病变型肾病的SPI大多≤0.1,而膜性肾病、膜增值性肾炎与肾病综合征其SPI通常≥0.2。尿内IgA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和慢性肾炎肾病时含量最高,在慢性肾炎高血压型及普通型可轻度增高,而在隐匿性肾炎及急性肾炎时含量很少;尿内IgG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炎时含量较高,其他类型肾小球疾病时仅轻度增高;尿内IgM仅出现在慢性肾炎,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隐匿性肾炎时含量甚微。故可根据尿内Ig增高的类型来帮助鉴别诊断肾小球疾病的种类。
尿液中游离轻链的检测对诊断轻链病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并对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分型鉴定及预后判定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