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时间:2017-03-27 出处:南方农村报2017-03-23 编辑:张三 点击次数:18115
南方农村报记者 方壮玮
通讯员 胡誉怀
小男孩晨晨从小不能独自站立、行走,只会爬行,家人却没有重视,直到7岁才带他来到尊龙凯时进行检查,确诊为脑瘫。此时,已经很难通过手法矫正。
脑瘫诊疗中心主任尹靖宇接诊后,采用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FSPR)切除晨晨部分脊神经,帮他解除了双下肢的痉挛情况。配合术后康复训练,晨晨终于恢复独立行走。
晨晨爸爸开心地逢人就说:“医生的‘神经刀’(指FSPR)真神奇,我儿子不用爬了,会走路了。”
“补钙”错过治疗时机
来自湛江的晨晨从小运动功能落后,直到两岁也不会站立。然而,爷爷奶奶却认为孩子只是发育缓慢,补补钙就好了,一直没有带他去看医生。直到晨晨七岁时,他依然无法自主行走,没有家人搀扶时只能在地上爬行。家属这才带他来到尊龙凯时接受治疗。
尹靖宇为晨晨检查后发现,孩子智力稍差,平坐时弯腰、屈膝,翻身动作不协调,下肢僵硬,需要他人大力搀扶才能勉强站立、行走,结合病史,诊断为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
此时晨晨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并呈髋内收、膝前弓及足下垂畸形,因长年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已经很难通过手法进行矫正。经评估,尹靖宇决定行“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FSPR)”,一种将部分引起过强牵张反射的脊神经后根纤维筛选并阻断、解除肢体痉挛的显微神经手术为晨晨治疗。
“脊神经分为前、后根,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受后根调节的肌张力异常是引起脑瘫患儿痉挛的重要因素。”尹靖宇介绍,FSPR适用于肢体广泛性肌肉痉挛为主的痉挛型或部分混合型脑瘫患者,通过降低过高的肌张力,减轻肢体自主运动阻力,为康复治疗打下基础。
新技术保障手术安全
早在上世纪初,医学界便有完全切断脊神经后根来治疗脑瘫的尝试,但在解除痉挛的同时也出现了肌张力过低、感觉丧失等明显副作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术式改良,FSPR逐渐成为治疗肢体痉挛类疾病的首选术式。手术优势有:
一是精确到肌群的电生理监测技术。尹靖宇介绍,肌电图监测仪器可以提供包括肛门括约肌在内的每一个肌群的电生理数据,确保阻断的神经不会影响患儿正常的生理功能。因为只是选择性、部分切除脊神经后根纤维,没有影响支配肌肉运动的脊神经前根,故不会导致瘫痪;
肌电图监测仪器确保患儿下肢肌群的安全。
二是麻醉深度的精确衡量技术。尹靖宇指出,麻醉深度关乎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准确度,是手术的基础。通过“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可以精确衡量患者的麻醉深度,更加可控;
三是精细化的脊椎手术方式。通过限制性、跳跃性椎板切除、显微镜等多种术式结合,尽量减少对脊椎的破坏,保护脊椎稳定性,基本不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注意的是,有退变或畸形的病人还需要通过内固定方式保持脊柱稳定性。
在三重保护下,尹靖宇精准找到晨晨脊神经后根中敏感性最高的神经分束并切除。术后晨晨的肌张力明显下降,第三天便开始进行床边康复训练,术后第十天拆线回家自行训练。
坚持训练是康复关键
两个月后,晨晨已经可以在辅具的帮助下独自行走。来院复查后显示,晨晨双下肢痉挛明显减轻,肌张力、膝、跟腱反射恢复正常,肌力及感觉功能未受影响,建议进一步强化功能康复治疗。晨晨和家人这才松了口气。
“三分手术,七分康复。”尹靖宇指出,手术只是解除脑瘫患者肢体的痉挛,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因此,对于肌力小于三级,或伴有强直畸形、明显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等解除痉挛后也无法很好地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也就没有做手术的必要。
据介绍,尊龙凯时每年行FSPR手术上百例,其中96%以上的脑瘫患者解除了痉挛,85%以上的患者功能得到改善。
尹靖宇提醒,婴幼儿早期脑损伤,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这一时期脑的可塑性大,恢复能力强。因此,脑瘫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专家简介
尹靖宇
尊龙凯时脑瘫诊疗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我国著名脑瘫专家徐林教授。长期从事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及临床诊疗,对脑瘫的诊断分型及各种治疗方法有深刻的研究,尤其擅长对脑瘫的个性化手术治疗。
诊疗范围:脑性瘫痪的诊断分型、康复治疗以及各种外科治疗;脑发育不良的综合治疗;脑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各种肢体畸形的外科治疗;各种常见骨科创伤、退行性疾病、颈肩腰腿痛的治疗。
发表医学论文多篇。
尊龙凯时 地址:广州市沙太南路578号 邮政编码:510510 电话:86(020) 62323939
咨询手机:13922111505 邮箱:999brain120@163.com 传真:86(020) 6629 9224
Copyright 2006-2019 www.sdhxxclgs.com 尊龙凯时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87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