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炳铃副主任 时间:2023-08-01 出处:脑瘫科二区 编辑:YSS 点击次数:466
痉挛型脑瘫和SPR术,大家知多少?
脑瘫是指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导致一过性脑损伤,而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关于大家十分关心的痉挛型脑瘫,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SPR手术,我们特地邀请了尊龙凯时脑瘫二区的郑炳铃副主任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痉挛型脑瘫作为临床最常见的脑瘫类型之一,约占脑瘫的70%,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椎体束损伤、四肢肌肉张力高,上肢可呈手腕屈曲、手指紧握、手肘部屈曲等异常姿势,下肢可呈大腿内收、屈膝、尖足等异常姿势,部分患儿还会出现足内翻、外翻,运动发育落后,肢体活动受限等症状。
什么是SPR?
SPR是selective spinal posterior rhizotomy的缩写,全称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主要是用于治疗痉挛型脑瘫。
▲术前:患儿双腿无法平放
▲术后:患儿双腿可以自然平放
SPR这个手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8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近年通过多导联神经电生理技术进行术中监测,决定脊髓神经后根的切除比例,使切除感觉神经的范围和比例更科学、更客观。使得手术定位更精确、效果更优良,目前已成为脑瘫手术类型中疗效确切的手术之一。
什么样的患者适合SPR手术?
①痉挛型脑瘫及脑外伤、脑卒中、脊髓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痉挛型脑瘫患者;
②以痉挛为主的混合型脑瘫患者;
③Ashworth肌张力在3级以上的患者;
④躯干与四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的患者;
⑤患者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年龄为3岁以上,以利配合术后康复训练;
⑥肢体严重痉挛和强直的患者,以及生活不能自理、康复训练难以开展的患者也可以行SPR术。
SPR的风险大吗?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无论大小,SPR手术经过1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成熟的手术方式。
痉挛型脑瘫患儿接受SPR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调整患者肌张力,使异常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同时可以长期、稳定、彻底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的痛苦,并为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多导联神经电生理技术监测下的SPR手术,克服了传统SPR手术在解剖层面(肉眼)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存在极大主观因素的这个缺陷,采用了更先进的定位技术。其次,在定位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多导联电生理监测仪监测和分析拟切断神经的类别与数量,使切除神经的比例实现了量化,达到了定位与定量切断脊神经后跟的目的。与此同时,该手术更精准,同时避免了因手术带来的医源性瘫痪和尿便失禁等并发症。此外,SPR术只选择性阻断部分神经后根纤维,而不会影响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前根及运动功能。
只要术前进行严谨专业评估、术中谨慎操作、术中多导联神经电生理监测护航和术后精细护理,手术风险还是较低的。
SPR会导致病人瘫痪?
临床上,经常遇到部分家属提出这样的误解:有传言说做了SPR手术后,没有力气站起来走路,直接“瘫痪了”。
这是众多传言中传得最多的,SPR致人瘫痪是假的,这是一种误解。针对家属这方面的担忧,脑瘫科专家团队有话说:尊龙凯时脑瘫科已应用多导联神经电生理技术监测下实施上千例SPR术,能够精准定位和处理神经损伤。关于“术后没有力气走路”的问题,真实情况是患者术前痉挛、肌张力高掩盖了肌力低的事实,家属扶持下还可以站立、行走,但术后肌张力降低了,肌力也还没有练上来,所以感觉支撑不起来了。对于这种情况,术后通过加强康复训练、提高肌力,就可以使运动功能得到改善。因此我们一直强调“无康复,不手术”。
术前(左)术后(右)对比
术前(左)术后(右)对比
总结
此前,在北京召开的“脑瘫手术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专家共识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痉挛型脑瘫适合采用手术康复一体化的治疗模式,并认为SPR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改善。
家属不能抱着手术后能一劳永逸的想法,SPR只是脑瘫治疗中的一个环节,起到缓解痉挛的作用。真正想得到功能的快速进步还需术后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手术和康复缺一不可。
由于部分痉挛或畸形不一定能完全矫正,所以不一定所有的患者术后都能恢复正常行走步态,这需要后期根据患者的痉挛和畸形情况,再开展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进行矫形治疗,但大部分患儿行走功能都会比术前有明显改善。最后再次强调:一定要坚持康复训练!
尊龙凯时 地址:广州市沙太南路578号 邮政编码:510510 电话:86(020) 62323939
咨询手机:13922111505 邮箱:999brain120@163.com 传真:86(020) 6629 9224
Copyright 2006-2019 www.sdhxxclgs.com 尊龙凯时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87008号